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,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

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,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

 

古代时,有两个秀才结伴赴京赶考,在途中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。

看到黑乎乎的棺材,一名秀才顿时心凉了半截,心想: 真倒霉,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出殡这样的丧气事,多不吉利啊!他因此心情一落千丈,应考期间那个”黑乎乎的棺材”充满着他的大脑挥之不去,文思枯竭以致名落孙山。

另一名秀才一开始心里也”咯噔”了一下,但转念一想:棺材,棺材,这不就是升”官”又发”财”吗? 好兆头啊!看来今年我一定高中。他十分高兴,情绪高涨的走进高场。答卷如行云流水、文思泉涌,一举高中。



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,而是被对事情的看法困扰着。这是古希腊学家艾比克泰德说的.
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根据这个理论创建了情绪abc理论。

其中:

A(activating event )表示事件的发生

B(belief)表示不同的人针对此事件产生的一些看法、评价、解释等

C(consequence) 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所采取的行为结果。

他认为事件的发生A并不是引发C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直接原因,直接原因是人们对事件A的认知B。

也就是说,事件本身并不能影响人,人们只是受到对事件看法的影响。

如图所示,A(Antecedent)指事情发生的前因

C(Consequence)指事情的后果,有前因必有后果,但是同样的前因A,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。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,一定会透过我们信念和我们对事件本身的评价与看法。又因为,同一件事情(A),拥有不同理念的人评价与看法就会不同(B1和B2),因此会得到不同结果(C1和C2)。所以,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在于我们的信念(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,解释和评价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