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配眼镜不需要瞳高?

瞳高,需要在已知镜架的情况下,验光师实地面对顾客进行测量。不是“配眼镜不需要瞳高“,而是网上配镜,顾客与加工方见不着面,自然没有点瞳高的机会。当然,如果你已经知道镜架的框高,计算后直接将加工瞳高报给对方,也没有问题。

根据实践经验来说,瞳高不一定做得非常准,理由如下:

1.日常生活中,眼镜戴着是必然下滑的。这就导致瞳高的作用是相对的,而非绝对的。这也是我不大信任蔡司那几种高级定制镜片的原因:要求了过多的镜架参数,追求的是一种徒劳的精准——眼镜不是焊死在脸上的,稍微动一动,这些镜片所规定的理想优化状态就无法实现。

2.选择合适框高的镜架,比琢磨瞳高有用得多。我的建议是,框高在35mm左右比较理想,既为目光下视预留了足够的视野范围,也最大程度利用了镜片的优质光学区域;此外,框高比较矮,镜片下部的棱镜差影响很小。

大框镜架,我这里定义为框高40mm以上的,是不科学的。以现在的技术而言,镜片的光学性能和精度大体自光心向边缘递减(部分高级定制片会针对边缘区进行光度优化,但这种优化是建立在以光心为视野中心的基础上的;而且,其效果相当有限),大镜框会不得不保留更大部分的镜片毛坯,也就是那些本来应该被弃置的,光学效果很差的部分,导致视觉质量的降低(比如,边缘看着模糊、眩晕,在镜眼距的影响下,这一感受会被放大)。如果镜框过大,在加工时便要人为移心,来保证镜片毛坯能将框架填充完整,进一步降低视觉质量。

眼镜戴着为什么不舒服?主要的原因有二:一是度数不准,二是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,比如这里所说的镜片边缘的棱镜,比如镜片抛光带来的眩光。小框在光学上的优势在于,去除了这些不良因素,尽可能保证视野质量(度数的精准)。而且,如果调整得到位,受镜眼距和倾斜角的影响,小框的视野范围不一定就比大框小。

点瞳高的目的是什么?因为这一整个镜片,只有光心的度数最为精准,透过光心看东西,视野质量才是最佳的。但是,光心是固定的,我们的眼位却是时刻变化的。比如,平视远方和低头看书,视线的出发点就不一样。当我们把光心确定在望远眼位上,低头时所用到的镜片区域,光学性能必然不如平视时所用到的,度数会有偏差,反过来也一样。大框镜架因为镜片保留得多,这种偏差也就表现得更强烈,如果不点瞳高,而直接按照镜框的几何中心确认光心,那么平视时所用完全是镜片的边缘部分,就会看得模糊、晕眩;点了瞳高,光心便和平视眼位对齐,能尽可能保证远望的清晰。(移心情况除外)

小框因为所用镜片面积较小,基本都是光学优质区(但小框要点瞳的话,光学优质区可能会被削减),误差较小,对视觉质量的影响不大。所以,小框是可以不点瞳高,而直接用框高x0.618=瞳高,来确定光心位置的。(强调一下,我这里推荐0.618,而不是直接加工在镜片的中轴线上)

3.再次强调,点瞳高点目的是为了望远的清晰,所以把光心加工在和平视眼位平齐的位置。但是,这么做有两个缺点:

(1)光心只有一个,照顾了看远,就照顾不了看近。瞳高点得太高,看近所用区域就更多是镜片的边缘区域,成像效果相对差一些。

(2)瞳高过高,会导致镜片视觉优质区的削减。这也是为什么小框不宜点瞳。因为日常戴镜,眼镜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下滑,如果按照日常的眼镜佩戴位置去点瞳,无一例外都会点高;如果按照理想的佩戴位置(不下滑),点瞳高,根据经验,这个数据和直接框高x0.618是相当接近的

我为什么推荐小框直接x0.618,是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的眼镜从业人员,调整镜架的水平都不高,这个“理想的佩戴位置”是很难调整到的。如果调整得不好,那么点了瞳高,还是会偏上,这种情况下还是直接x0.618更可靠。

大框怎么办呢?我的建议是,不要选大框;你要是选了,那我只能说这个很难办。

大框本身镜片就大,瞳高点准了,看近处的视觉质量是相当差的;瞳高点不准,看近效果良好(这涉及到一个眼位问题,视线可能直接穿过光心)但看远绝对不会清晰

4.根据经验,实际配镜的时候,如果这副眼镜是远用(比如驾驶),那就适合点瞳高,因为你不看近,不用考虑看近的成像质量;如果是近用(比如阅读),那就可以直接x0.618,或者点完瞳高,再人为下移2-5mm。

我看了看该问题下的其他回答,提到这一点的很少。精准点瞳不是必要的,有的学艺不精的眼镜从业人员会反复强调点瞳的必要,来彰显自身的所谓“专业性”。这其实只能证明你是个二把刀。

在这里提一嘴,蔡司泽锐的镜片不管看近看远,根据它的优化方式,必须点瞳后再人为下移瞳高。具体公式是 瞳高-(倾斜角度数➗2)=最终加工瞳高 (单位为mm,下移5mm为限)

5.理论上,瞳高的影响和度数高低、视觉敏感度很有关系。度数越高,视觉感受越敏感,瞳高的影响就越大。

6.渐进多焦点是双光片,必须点瞳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