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迹提问 – 心理咨询师必备

假如问句是一个从现在跳跃到未来视觉的问句方法,假设我们遇到的困难已经解决了会出现什么情景,从而引发当事人找到目标和描述目标,从而探询到解决方案的技术。

  • 源起

曾经有一位女士遭受先生家暴,孩子亦出现许多偏差行为。她找到SF专家心理咨询师谈话。

心理咨询师在和她谈话时发现她找不到方向,也不知道要设定什么样的目标。当心理咨询师问女士想要谈些什么时,她的回应是:我的问题这么多,只有奇迹出现才能帮助我吧!

心理咨询师并没有一直要女士努力想出目标,而是选择跟随女士的谈话脉络,柔声问女士:“如果奇迹真的发生,你的问题都获得解决,你的生活将会有什么转变呢?”令老师惊讶的是,这个好似没有力量的沮丧女士,竟然开始侃侃而谈改变后的情境,于是“奇迹问句”诞生了。

  • 假如问句的作用有两个:

1.用来帮助来访者寻找正向、积极的目标。

“假如问题不存在了,会发生什么不同?”

2.描述成功的迹象,描述愿景细节,探索解决途径。

“假如明天你的目标实现了,我们会看到什么发生了?”

  • 精简为一句话:

“假如。。。。。,明天你会。。。。。?”

上面的两个问句是最简洁的问句。这两个简单的问句是从下面的问句发展出来的。假设架构过去的主要应用形式:水晶球技术和奇迹提问。

水晶球技术

最早的解决导向技术来自于埃里克森,后来被笛夏德(1985)引用称之为“水晶球技术”(crystal ball technique)。水晶球技术有催眠的特点,旨在激发并利来访者潜意识层面的记忆和经验,唤醒来访者本来就有但尚未用于解决问题的力量(0’Hanlon & Weiner Davis 2003)。

把这个技术总结为五个步骤:

☞ 1.首先要让来访者想象出一个水晶球,这个水晶球的作用是:遗忘的事情能够被记起,记得的事情亦能够被忘记。

☞ 2.之后要求来访者透过水晶球想象并体会一个早期被遗忘的愉快经验,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这个记忆,包括其中他人的行为表现。

☞ 3.接着引导来访者似乎进入问题已解决的未来世界。

☞ 4.再次遇到咨询师,并告诉咨询师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。

☞ 5.让来访者预测周遭的重要他人,对于来访者的改变会做何反应,会看到什么或说什么。待来访者描述完之后,咨询师就让他们遗忘这个想象的图景,回到现实当中。

经过一段时间之后,来访者通常都会报告已经解决了自己抱怨的事(O’ Hanlon&Weiner Davis,2003)。

奇迹提问

奇迹提问的作用与水晶球技术类似,但因其操作简明,在咨询工作中更为常用。奇迹提问通常由一系到的问题组成,不但要求来访者想象问题不存在的未来,还要求他们对未来做更多细节上的描述。奇迹提问的一般流程如下:

1、奇迹的发生画面

►“我现在要问你一个有点特别的问题,假如有一天早上你醒来,奇迹发生了,你的问题得到解决,你觉得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?”

►“因为你睡着了,你并不知道奇迹发生了。醒来后你猜想问题已经解决的最初迹象/征兆是什么呢?”

很多时候来访者不曾想过问题成功解决之后的生活,这些话能够引出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。对于奇迹式提问,来访者的第一反应普遍是沉默或“我不知道”、“不会有什么不同”。咨询师要对来访者抱有信心,因为他以前没有想过,并不代表永远不知道。通常,在经历短暂的沉默之后,来访者多少能够表达一些想法。如果不行,咨询师可以利用以下提问鼓励来访者继续思考:

►“你如何能察觉奇迹已发生,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

►“如果你知道的话,可能是什么?”

很多来访者一心期待跨越式的大改变,却看不到自己正在改变的途中。咨询师询问征兆、迹象是为了让来访者从最初的线索开始,找出改变发生的蛛丝马迹。

等到来访者能够描述出奇迹发生的某些迹象,咨询师就可以进一步询问:“有没有一小部分已经发生了?”将来访者从“未来的假设”拉回“现在的例外”,这时咨询师就可以依据上一节介绍例外架构,寻找来访者可以利用的资源。

2、与行动连接

►“你一定做了些不同的事情,那会是什么?”

►“你猜想你可能做了什么?”

►“你要怎么做才能让这些再发生?”

在假设问题已经解决之后,咨询师要将问题解决与来访者的行动联系在一起,帮助来访者整理问题解决的基本路径,确定来访者清楚地知道改变从何开始,要经过哪些小步骤才能使得奇迹发生。

3、重要人物的观察

►“谁会第一个注意到你的改变?他会注意到什么?”

►“还有谁发现了?”

►“假如有人观察到你的改变的话,他们会有什么反应?”

►“什么时候你能够感觉到他们对你的变化?那你会怎样回应?”

►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?”

询问问题解决所带来的更多变化,可以使来访者详细描绘心中的目标愿景,强化目前改变的动机,从中找到可能的努力方向。谁会注意到来访者的改变?一定是来访者身边的重要他人,可能是父母亲,可能是朋友、恋人,也可能是老师。来访者个人的小改变可以带动周遭人际互动的改变,影响并促进后续改变的发生。

下面的问句是从问句的作用来划分的简单的问句。

跳过问题找目标的假设问句:

✔ “想象三个月(六个月)后你的问题解决了,你再次遇到我,你会告诉我发生了什么?”

✔ “如果你不再需要我的帮助,你觉得是因为发生了什么?”

✔ “当问题已经解决时,你如何可以得知?”

✔ “如果我是你家墙上的时钟,而你们家已经改变了,我会看到你们在做些什么事情?”

描述目标的假设问句:

✔ “有一天你达成了你的目标,完成了你的心愿,你觉得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?”

✔ “三年后,我收到你寄给我的视频文件,里面记录了这三年里你所做的事情,我会在视频里看到什么?”

✔ “当事情有所改善的时候,你第一个会注意到的讯号是什么?”

✔ “如果开始往解决之道前进时,你的生活会出现什么讯号?”

✔ “谁对你有了这个改变会最惊讶?谁最不惊讶?他会怎么说?”

Image

总而言之,假设架构蕴含着一个积极的意义,如同登山一样,如果从山脚下遥望“云深不知处”的山峰,有人心里会有消极的想法:“那么多的台阶,多累人啊!” 或者还未出发已经气馁:“那么远的路,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!” 甚至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:“根本不可能达到!” 而假设架构能帮助来访者想象已经登上顶峰,不仅给自已有实现愿景的希望,同时“回首来路时”会有满足的成就感,也会正面看待为此付出的艰辛。

因此,运用假设构架与来访者分享“站在山顶”的愉快体验之后,接下来再与他们讨论达成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,来访者会积极地规划和很快找到达成目标的途径。